省皮肤病医院正式成为第一批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基地
“化妆品不良反应人群一年比一年多起来。”日前,海南省皮肤病医院医生谢映告诉记者一组数据:自2016年下半年,海南省皮肤病医院成为海南省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疗机构之一,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病例51例,2017年上报91例,2019年上报了151例,共计293例,2年翻了近3倍。从海南省皮肤病医院获悉,近两年随着微商和网购的兴起,化妆品不良反应呈明显上升趋势。
为进一步加强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完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建立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基地。旨在进一步加强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确保人民群众消费安全。2018年5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首批12家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基地,海南省皮肤病医院作为海南惟一一家位列其中。
1、网购化妆品敷出问题多
“完了,又这样了。”35岁的蛋糕师傅王晓(化名)起床照镜子,看到脸上布满了红疹。两个月前,她的脸也出现过同样的症状,期间,王晓按要求停用了所有护肤品,3周后皮肤基本恢复正常。这一次她轻车熟路地找到海南省皮肤病医院化妆品皮炎门诊——不会是面膜有问题吧?
谢映表示,要确诊面部皮肤问题与面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具体是对面膜中的哪种成分过敏,可以做斑贴试验。谢映介绍,在医院收录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案例中,面膜、乳液、水剂等出问题的不少,以往网购化妆品敷出问题的也很多。
2、药妆泛滥缺乏统一标准
现在很多消费者也关注到了化妆品的安全性,更青睐打“安全牌”的药妆。谢映介绍,药妆,又称医学护肤品,是指从医学的角度来解决皮肤美容问题,由医生配伍应用的化妆品。
据了解,专家曾多次公开痛陈当下化妆品行业的两大“黑洞”:一是药妆泛滥;二是商业渠道太多,通过在朋友圈发广告及销售,监管存在难度。
谢映介绍,药妆原本是在法国比较被皮肤科医生认可,指的是成分相对简单,出现刺激和过敏反应少,针对某一类皮肤问题有辅助治疗作用的化妆品。目前,国内的化妆品动不动都“标榜”自己是药妆,市民也很难甄断。
3、完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海南省皮肤病医院作为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基地将更好地提升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水平,运用专业技术,为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做出贡献。
据了解,海南省皮肤病医院曾对200多例病例做了关联性评价,免费给100多例患者做了面部VISIA检测,发现化妆品荧光剂约占5%。“海南省皮肤病医院建立过敏反应专科,正在筹建化妆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培训了一支技术娴熟的诊断和检测人员队伍,同时配置了斑贴试验、皮肤屏障功能检测仪,皮肤病理、皮肤镜、毛发镜、舒敏专家等仪器。”医院院长黎青山说,“为诊断化妆品相关的皮肤病提供了硬件保障,从而更好的为群众进行化妆品不良反应的诊断和治疗。”
海南省皮肤病医院为我省32个监测哨点扎实开展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作出了示范带头作用,同时更好把全省各哨点监测工作落实到实处。
“今后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研究、技术指导等工作,并勇于创新,再创佳绩。”谢映说,如果消费者出现化妆品不良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携带使用过的化妆品及外包装到正规医院或其它专业机构就诊,配合医生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病例,及时得到治疗控制严重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海南省皮肤病医院还提供面部免费的VISIA检测,可以发现化妆品是否有荧光剂,且义务指导消费者如何正确选择和安全使用化妆品。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出,不但是我国,世界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在法规层面均不存在“药妆品”的概念。避免化妆品和药品概念的混淆,是世界各国(地区)化妆品监管部门的普遍共识。部分国家的药品或医药部外品类别中,有些产品同时具有化妆品的使用目的,但这类产品应符合药品或医药部外品的监管法规要求,不存在单纯依照化妆品管理的“药妆品”。
我国现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第十二条、第十四条规定,化妆品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不得注有适应症,不得宣传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广告宣传中不得宣传医疗作用。对于以化妆品名义注册或备案的产品,宣称“药妆”“医学护肤品”等“药妆品”概念的,属于违法行为。
据皮肤专家介绍,皮肤科很多医生只用两样护肤品:一是保湿,保护好皮肤屏障;二是防晒,防止皮肤晒伤加速衰老。专家总结了一句护肤的话:防干防晒防折腾。
专家提醒尽量不要用去角质产品。这类产品大都含水杨酸等酸性物质,剥脱角质层后使皮肤看上去细滑,实则导致未成熟的皮肤细胞不耐受外部环境,容易因为干燥、瘙痒而变得敏感。用上去后有“神效”的化妆品,里面多是添加了禁用物质,最好不要随便使用。